怀孕本来是个全家都很开心的喜事儿,可是好好的孕妇进去突然就猝死了,这换谁都接受不了。最近一则“女博士孕期猝死医院”的新闻,让不少人倒吸一口冷气:医院说猝死的原因是主动脉夹层破裂,那这究竟是什么病,竟造成这样的悲剧!
原来孕期还有一种致命杀手叫“主动脉夹层破裂”,十分罕见,一旦摊上,往往就是一尸两命。
报道称,这位孕妇姓杨,34岁,患高血压有十多年了,因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,于2015年12月28日住进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,但仅在住院两周后,杨女士猝死的消息就传了出来。
对此,院方是这样说的,杨女士住院后,经过系列检查和专家会诊,病情相对平稳,但1月11日,她出现胸痛,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,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。院方初步判断,导致杨女士猝死的原因是主动脉夹层破裂,随后的尸体解剖也证实了院方的判断。
这场悲剧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,三份官方声明的出现,让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。
一、杨女士单位
先是杨女士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函,请求医院对该所青年科技骨干杨某之死“做出公正、透明、翔实的调查,给出一份真实、完整的结论”。
二、杨女士所在医院
紧接着,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回应事件经过,指出死者家属聚集在病房打砸辱骂,追打医务人员,严重扰乱医院正常秩序,对其他孕产妇的安全造成威胁。目前此事引发的医患冲突已经平息,接下来双方“准备走法律程序”。
三、中国医师协会
之后,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支持院方,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发函的正当性、内部公函为何会先在网络上流传,但相信法律会给纠纷双方一个交待。
杨早前曾因高血压早产过一名女婴!
一系列混乱之后,调查显示,杨女士五年前曾经在北医三院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,但妊娠中因高血压引发重症子痫,早产下一名女婴。随后女婴在医院喂养过程中,出现窒息意外,抢救过来后觅食反应消失,院方建议不再救治。
杨女士的家属表示,她一直想要个孩子,这次怀孕时血压控制得还不错,在12月28日入院之前,并没有医生要求她终止妊娠。
惊!主动脉夹层很凶险,几乎无人能死里逃生!
主动脉夹层又被称为‘旋风杀手’,患者在48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%,孕妇患这种病的危险程度更是直线上升,而且每过一小时,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%。一旦发生破裂,患者可在几分钟内猝死,能够死里逃生的算是极度幸运的。
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很复杂,其中以高血压最为多见,80%-90%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,且大都在10年以上。
撕裂样胸痛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。很多孕产妇会忽视主动脉夹层引起的撕裂样胸痛,误以为是妊娠期常有的胸背部疼痛,以至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期。
高血压引发子痫,会加速造成主动脉夹层!
看过英剧《唐顿庄园》的小伙伴们可能对“子痫”这个医学名词并不陌生,剧中的三小姐产下一女后,就是因为子痫发作,来不及抢救,于是一命呜呼。
这一剧情发生在上世纪初,当时的医疗状况远不及现在,但即便在今天,子痫仍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。这次杨女士孕期猝死,也与子痫脱不了干系。
“始作俑者”——高血压!
30出头就是女博士,又是单位的青年科技骨干,加上喜得贵子,算得上是人生赢家了,却在短短两周内香消玉殒,实在让人惋惜……然而让我们回顾一下,虽说造成杨女士直接死因是主动脉夹层,但总有一个词语贯穿了整件事情的始末,那就是“高血压”!
很多人被查出高血压,都会感到十分意外,因为平时并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。青壮年高血压患者当中,约有50%是没有症状的,因此并不重视,再加上一天到晚忙工作、顾家庭,常会拖到病情恶化时才就医。但这时往往已出现心、肾功能损害甚至中风、心梗,导致残疾、死亡的后果。
怎样预防高血压?
(一)适量运动
(二)戒烟限酒
(三)心理平衡
(四)合理膳食
如果是严重的高血压病症则需要通过药物进行积极治疗;但如果是轻度患者,可以考虑食用卵磷脂或深海鱼油,以缓减和预防高血压,好的保健产品不仅可以预防三高,还可以调节生理机能,恢复健康活力,同时预防多种疾病。
最后,小编希望,杨女士的悲剧不要再发生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,毕竟好的身体才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!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: 转载自0061澳洲制造官方博客
本文链接地址: 中科院怀孕女博士猝死!“高精尖”究竟得罪了谁?